【江西人大新闻网】代表之声|全国人大代表邬成香: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门学校

更新时间:2025-03-07

    赣鄱大地文化底蕴深厚。全国人大代表、韦德1946音乐学院教授邬成香在今年全国两会,带来的建议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密切相关。

  她在调研中发现,江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8项(弋阳腔、夏布织造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9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11名,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团体119个。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3个项目。江西初步构建起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支撑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邬成香认为,在非遗保护传承上,年轻一代有些对传统技艺缺乏兴趣,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在寻找传承人时面临困境;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对非遗的生存环境构成巨大影响;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满足保护需求;保护过程中,过度商业化和异化问题逐渐显现等。

  “据统计,全国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学校有浙江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共计19所大学,还是相对不够的。”为此,邬成香建议,在全国层面统筹谋划,探索建立专门针对非遗保护传承的专业学校,集中培训资源,这既能更多非遗培养传承人,也有助于非遗的活态传承,更好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处邵新羚供稿摄影)

链接地址:https://jxrd.jxnews.com.cn/system/2025/03/07/020803750.shtml


返回页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