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我們應該攜手努力,共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江西省文藝誌願者協會副主席鄔成香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她建議將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吳城鎮作為全國自然教育基地。
候鳥翔集
吳城鎮,隸屬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位於江西省北部、鄱陽湖西汊,地處贛江、修河交匯處,為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國際重要濕地」——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
吳城鎮是世界上最大的鴻雁種群越冬地(數量達6萬多只),也是中國最大的小天鵝種群越冬地(最高數量達7萬多只),同時也是大量珍稀候鳥的重要遷徙通道和停歇地,是全球候鳥遷徙的重要位點。國際鶴類基金會認定吳城鎮太湖池為「全球白鶴東部種群越冬發現地」。
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共有鳥類391種、哺乳類31種、兩棲類13種、爬行類49種、魚類122種;底棲動物47種、浮遊動物234種、浮遊植物50種、昆蟲226種;高等植物602種和變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74種,中國特有鳥類4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受脅物種23種(極危2種)。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先後來吳城考察,驚嘆吳城不愧是「珍禽王國」、「中國第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觀」和野生生物的安全綠洲。
隨著近年來,江西省陸續出臺或修訂《江西省候鳥保護條例》《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將濕地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
鄔成香在吳城調研
鄔成香表示,永修縣通過建立全覆蓋生態修復、全天候巡護救護等機製,創新候鳥價值多元化發展模式,探索候鳥經濟多業態實現路徑。
據悉,永修嚴格落實禁捕退捕工作,完成重點水域2717名漁民「洗腳上岸」,實現「人退鳥進」;采取近於自然方式,從贛江引水對候鳥活動重點區域實施生態補水,實現「修濕復湖」;每年營建「候鳥食堂」1600畝以上,解決「人鳥爭食」問題;先後爭取中央財政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4851萬元,實施項目95個,完成濕地恢復、補充和整治提升4000余畝。此外,永修還成立了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基地、江西省首個跨行政區劃的鄱陽湖環境資源法庭。
鄱陽湖候鳥風光
「永修觀鳥」生態旅遊國際品牌也越唱越響。目前永修縣已連續承辦舉辦三屆鄱陽湖國際觀念周(季)主會場活動、鄱陽湖國際觀鳥賽、世界青年鄱湖行等活動。吳城鎮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候鳥小鎮」稱號,永修縣被中國動物學會授予「白鶴之鄉」榮譽稱號。《永修縣探索「候鳥經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還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2024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實踐成果19個優秀案例之一。
為此,鄔成香建議,將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吳城鎮作為全國自然教育基地,深入開展濕地生態科普、候鳥認知及保護教育等研學活動,推進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同時將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吳城古鎮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體系,高標準打造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中華人文古鎮復興融合的成果示範區和沈浸式體驗區。(記者 郭美勤 黃淩媛 實習生 楊俊鋒)
链接地址:https://www.hkcd.com.hk/hkcdweb/content_p_app/2025/03/14/content_184371.html